广东:公开招聘打造选人用人“阳光工程”
2010年,广东省实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覆盖。4年多来,该省共发布公开招聘岗位22万余个,报名超过130万人次,新进人员19万余人,通过探索创新,打造了得民心顺民意的“民心工程”、选人用人公开透明的“阳光工程”和汇聚人才智力资源的“择优工程”。
建立健全公开招聘政策体系
广东自2002年起部分地市和省直单位即开始稳慎地进行公开招聘工作试点。2005年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》出台后,广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逐步确立。2009年,出台《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》,并及时制定出台了配套的考察、体检细则和笔试、面试工作规范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“1+4”公开招聘政策体系。21个地级市全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公开招聘实施细则,为推进全省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创新公开招聘考试方式方法
广东公开招聘工作始终注重兼顾考试的科学与公平,不断探索创新考试方式方法。
坚持因地制宜选择考试模式。根据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特点,对采取自主考试或统一考试的模式不作统一要求,允许各地各部门探索适合本地事业单位招聘特点的招聘模式。
根据行业、专业及岗位特点,综合运用笔试、面试、试讲、实操等方法,不搞“凡进必考”,不搞“一刀切”,满足事业单位不同的人才需求。同时,允许用人单位积极走出去,到优秀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组织现场招聘或者面向全球招聘。
按照“干什么、考什么”的原则,合理设置考试内容,不断增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。部分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笔试内容已全部调整为专业知识,实现了“按需设岗、为用而考”。
构筑严密的风险防控机制
广东通过源头治理和事后监管相结合,着力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,保持了平稳有序的良好工作态势。
注重强化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结合。严格要求按照岗位说明书设置招聘条件,不允许设置与岗位需求无关的招聘条件,不允许对户籍、性别、毕业院校等作出歧视要求,从源头上防止“因人设岗”的情况出现。
建立健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。联合省纪检监察、组织等部门实施年度公开招聘例行检查制度,有关情况向全省通报,并且不定期抽查用人单位考试情况,要求用人单位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考试,确保风险防控机制落到实处。
注重听取社情民意。指定专人负责网上舆情搜集工作,畅通投诉平台和渠道,快速应对、积极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,营造良好的公开招聘舆论环境。
提升公开招聘信息化水平
广东在公开招聘考试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积极探索、勇于尝试。从去年起,广东探索开展公开招聘“计算机无纸化”考试模式,通过开展岗位胜任力研究保证每个岗位类别考试试题的科学性,通过考试结束当场亮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,通过“梅花卷”布局有效杜绝抄袭现象。目前,已成功完成高校辅导员岗位公开招聘无纸化考试试点工作,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开招聘“机考”新模式,赢得了考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。
同时,广东还着力推进公开招聘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,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市全面上线运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,事业单位工作人员“考、进、转、退”均实现了网络化办理,既简化工作流程,也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。
着力破解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才引进难题
在认真做好日常公开招聘业务的同时,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,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、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、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。针对基层反应强烈的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人才招聘难的问题,广东去年出台公开招聘专项政策,采取考核聘用短缺人才,组织开展专项公开招聘,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妥善解决基层人才引进难题,选聘助理执业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246名。其中,绝大部分为45周岁以下人才,30周岁以下的562人,占到总数的45%;本专科以上的714人,占到总数的57%;中级职称的23人。
今年,作为全面深化人社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,在总结乡镇卫生单位人才招聘工作经验基础上,正在组织实施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乡镇事业单位人才专项招聘工作,共有3万多人参加卫生、教育和其他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共6148个岗位的竞争,通过采取适当降低招聘门槛、扩大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和适当向扎根基层人才倾斜等举措,为推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。
(文章来源:共产党员网)
(责任编辑:施 卓)
建立健全公开招聘政策体系
广东自2002年起部分地市和省直单位即开始稳慎地进行公开招聘工作试点。2005年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》出台后,广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逐步确立。2009年,出台《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》,并及时制定出台了配套的考察、体检细则和笔试、面试工作规范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“1+4”公开招聘政策体系。21个地级市全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公开招聘实施细则,为推进全省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创新公开招聘考试方式方法
广东公开招聘工作始终注重兼顾考试的科学与公平,不断探索创新考试方式方法。
坚持因地制宜选择考试模式。根据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特点,对采取自主考试或统一考试的模式不作统一要求,允许各地各部门探索适合本地事业单位招聘特点的招聘模式。
根据行业、专业及岗位特点,综合运用笔试、面试、试讲、实操等方法,不搞“凡进必考”,不搞“一刀切”,满足事业单位不同的人才需求。同时,允许用人单位积极走出去,到优秀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组织现场招聘或者面向全球招聘。
按照“干什么、考什么”的原则,合理设置考试内容,不断增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。部分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笔试内容已全部调整为专业知识,实现了“按需设岗、为用而考”。
构筑严密的风险防控机制
广东通过源头治理和事后监管相结合,着力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,保持了平稳有序的良好工作态势。
注重强化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结合。严格要求按照岗位说明书设置招聘条件,不允许设置与岗位需求无关的招聘条件,不允许对户籍、性别、毕业院校等作出歧视要求,从源头上防止“因人设岗”的情况出现。
建立健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。联合省纪检监察、组织等部门实施年度公开招聘例行检查制度,有关情况向全省通报,并且不定期抽查用人单位考试情况,要求用人单位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考试,确保风险防控机制落到实处。
注重听取社情民意。指定专人负责网上舆情搜集工作,畅通投诉平台和渠道,快速应对、积极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,营造良好的公开招聘舆论环境。
提升公开招聘信息化水平
广东在公开招聘考试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积极探索、勇于尝试。从去年起,广东探索开展公开招聘“计算机无纸化”考试模式,通过开展岗位胜任力研究保证每个岗位类别考试试题的科学性,通过考试结束当场亮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,通过“梅花卷”布局有效杜绝抄袭现象。目前,已成功完成高校辅导员岗位公开招聘无纸化考试试点工作,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开招聘“机考”新模式,赢得了考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。
同时,广东还着力推进公开招聘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,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市全面上线运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,事业单位工作人员“考、进、转、退”均实现了网络化办理,既简化工作流程,也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。
着力破解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才引进难题
在认真做好日常公开招聘业务的同时,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,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、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、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。针对基层反应强烈的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人才招聘难的问题,广东去年出台公开招聘专项政策,采取考核聘用短缺人才,组织开展专项公开招聘,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妥善解决基层人才引进难题,选聘助理执业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246名。其中,绝大部分为45周岁以下人才,30周岁以下的562人,占到总数的45%;本专科以上的714人,占到总数的57%;中级职称的23人。
今年,作为全面深化人社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,在总结乡镇卫生单位人才招聘工作经验基础上,正在组织实施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乡镇事业单位人才专项招聘工作,共有3万多人参加卫生、教育和其他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共6148个岗位的竞争,通过采取适当降低招聘门槛、扩大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和适当向扎根基层人才倾斜等举措,为推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。
(文章来源:共产党员网)
(责任编辑:施 卓)